【中時】

中華民國與貝里斯建交至今30周年,今年貝里斯國際影展以導演宋欣穎《幸福路上》擔任開幕片,並透過中華民國駐貝里斯大使館引薦,由貝里斯國家文化及歷史研究院邀請台灣導演洪馬克擔任開幕典禮專題演講人,洪馬克致詞時以「我愛台灣」旗幟自我介紹,專題演講用貝里斯克里歐語開場,讓來自全球電影人更認識台灣,台灣導演也在國際影展發揮「影」響力。

洪馬克說,中華民國駐貝里斯大使館向貝國主辦單位建議,並獲同意洽邀參展的開幕片《幸福路上》,躋身影展亮點,貝里斯與台灣都擁有上千年原住民文明,雙方至今也都面臨國家安全、氣候變遷、語言文化保存、經濟轉型及在全球化環境中的定位等各種問題或挑戰。

備受矚目的《幸福路上》電影,述說一名女孩歷時30年追求幸福的成長史,電影中經歷政治民主化、言論自由、族群差異、語言議題、國家認同以及女孩成長後,離開家鄉再度回家尋求幸福真諦過程。

反映台灣歷時30年追求民主自由的抗爭史,這段歷史與貝里斯過去30年的發展史有相似之處,放映期間獲許多僑胞與貝里斯人的熱烈迴響。

為讓洪馬克在開幕式之前,深入了解當地文化,中華民國駐貝里斯大使陳立國與貝里斯國家文化及歷史研究院院長薩普娜安排洪馬克深入走訪各地。

曾經擔任貝里斯副市長的台灣僑胞張文正與在貝里斯土生土長的台灣友人介紹貝里斯,邀請洪馬克主持工作坊與當地的電影工作者對話,及數場電視節目專訪,與來自美國、牙買加的電影人進行經驗交流。

洪馬克轉述中華民國駐貝里斯大使陳立國的話表示,這次的交流加深兩國邦交關係,也讓來自世界各國的電影人對台灣有進一步認識,近年來台灣外交處境關係瞬息萬變,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像洪馬克一樣繼續走向國際,與國際友人互相學習,發揮各種不同的專業,建立台灣在國際上的價值,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替台灣發聲。

「期待貝里斯未來在電影產業上可以與台灣有更進一步實質的合作!」貝里斯國家文化歷史學院院長薩普娜強調,台灣和貝里斯為好朋友,洪馬克在貝期間提供當地影人許多觀察與建議,搭起電影產業互動的橋梁。

台灣導演洪馬克(右)出席貝里斯電影節記者會。(洪馬克提供/盧金足台中傳真)

貝里斯國家文化歷史研究院創作藝術部門總監與台灣導演洪馬克交流電影文化。(洪馬克提供/盧金足台中傳真)

新聞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123003551-260404?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