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畢業校友競爭力及滿意度調查摘要報告
1 前言
為瞭解畢業校友對學校辦學成果之滿意度,及校友於職場上的競爭力,本計畫針對元智大學畢業三年以上的校友進行「元智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擬就畢業校友的角度,提供相關建議作為元智大學未來教學課程發展與設計上的參考,持續性對整體教學方針規畫作修正與檢視。
在個人的職涯路徑上,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工作年資等社會資本都是影響日後工作方向與成功與否的因素,工作的年資經驗與其薪資收入具有正向的關係。而從組織層面的角度來看,公司規模大小也關係著薪水的多寡。在2007年「元智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中,即曾針對性別、教育程度、工作資歷、找到首份工作時間以及首份工作維持時間等變項,以區間迴歸分析探討其對畢業校友目前薪資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性別、教育程度均對受訪樣本外在的客觀職涯成功,也就是目前薪資收入有極顯著的影響。此外男性校友平均月收入明顯優於女性校友;畢業的學位越高,月薪越高。而校友的工作資歷,以及校友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間,也與目前薪資收入有正向的關係。隨著工作年資的增加,工作經驗的閱歷豐富,學習成長機會越多,因而其平均月薪也將有所提升;而若校友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間越短,則其平均薪資收入也會較高。該項調查結果也顯示,第一份工作的任期長短與目前薪資存在顯著的因果關係,首份工作的任期將正向地影響校友當前的薪資所得,換句話說,第一份工作時間若維持越久,校友的月薪也會越高。
在2010年度的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中,除了持續關注上述各項關鍵議題外,並將納入包括大環境因素與個人內在因素等變因。首先,由於受到20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全球經濟陷入不景氣當中。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競爭力,紛紛以減薪、裁員或「無薪假」等方式縮減人事成本。面對大環境的變遷,不僅是企業積極作出的因應措施與手段,當組織面臨一個更複雜的外部環境時,個人事業生涯路徑逐漸變成模糊不清,個人則必須面對更多的挑戰與責任。為了避免淹沒在變化莫測的就業市場中,持續維持競爭力,提升自我的人力資本,為使個人能在未來就業市場中,持續抵禦一波波外在環境動盪的發展關鍵。因此,2010年度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除延續過往的問項外,另增加有關金融海嘯對畢業校友之衝擊及其因應方式的題項,期望據此對畢業校友或在校生擬以提供更多的協助。
2012(本)年度的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除延續前兩年度的問項之外,新增關於職場的標竿選擇問項,藉以了解元智大學的校友對其他學校畢業生之觀感,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一個組織可以在追求績效的過程中,參考其它組織的做法,將其作為仿效、學習的對象,並且再藉由參考自身的經驗做比較達到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境界。因此新增了五項標竿調查分別是:
1. 在職場上,您比較會關注的同事,多來自哪一個學校?
2. 在職場上,您所認為堅強的對手,來自哪一個學校?
3. 您的主管來自哪一學校居多?
4. (如果您是主管)您在僱用元智校友時,通常會與哪個學校校友做比較?
5. 您目前的職場裡,元智校友佔的比例約多少?
2 執行摘要
2.1 校友現況
元智迄今已累積校友達35,975人,本計畫的研究範圍為畢業超過三年以上的校友,因此抽樣的母體數為28,578人,扣除無效的電子郵件信箱,本次調查最終成功寄出20,749份問卷,回收樣本1,023份,抽樣誤差達±3的信心水準。
本次調查顯示約有50.5%(計有516位)持有全職工作的校友,在畢業前取得第一份全職工作,其次約有40.7%在畢業後未滿六個月內取得工作,合計約91.2%的畢業校友在畢業六個月內取得第一份全職工作,顯示元智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備受肯定,多能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工作。儘管如此,還是有少數畢業校友求職過程並不順遂,約有5.3%的校友經歷12個月或以上的時間才取得元智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至於校友薪資收入部分,元智校友目前的月收入分布在70,001元以上者最多(29.8%),其次為50,001-70,000元,佔26.2%,30,000元以下者最少,僅佔4.9%。整體受訪者中曾有待業經驗者佔26.6%,待業時間多數未滿6個月(75.4%),其次為6個月-未滿12個月,佔15.8%,但也有4.8%的校友曾經待業超過兩年以上。校友的待業因素主要來自大環境的不穩定,面對這些大環境因素,校友表示想出國遊學充電,或準備考試、考慮轉換跑道等。
2.2 校友的職場競爭力
影響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要因,除了個人背景因素(如教育程度、性別等),以及校方所提供的教學內容品質外,大環境的變化也是另外一項不可忽視的變項。依據本計畫調查資料顯示,在1,023份回收樣本中,有27%的校友認為金融風暴仍對其工作有影響,但相較於2010年調查的37.3%是有明顯的下降。在收入方面,以月薪資50,000元為例,在2007-10年間,校友薪資高於五萬者下降了4%;反觀在2010-12年間受訪校友薪資高於五萬者上升了16.8%。推測由於金融風暴發生後,不少企業為減緩其所帶來的影響,以裁員、減薪、無薪假等方式因應,使得整體薪資收入趨減,但本次調查顯示校友的薪資已漸有起色。校友具研究所教育程度以上者,其目前薪資收入也相對高許多,影響達7,000元左右。換言之元智大學的研究所教育可以為校友平均加值達年薪84,000元。此外任職單位屬千大企業者,每月薪資收入也會隨之提高約3,500元。最後各個學院的差距也達到顯著水準,以電通學院的校友為基準,其他學院的校友目前的薪資收入都顯著較低。其中人文社會學院差距最大,月薪差距近18,000元,其次管理學院約8,000元,資訊學院約7,000元,工程學院約6,000元。
2.3校友對母校的認同感
透過結構方程分析可知『聲望』因素強力地影響校友對元智大學的認同感,可以想見『求職歷』或『專業能力』對校友在職場上的加分作用,可能僅限於最初的找工作上。而『聲望』一如產品的品牌,其可以產生的加分作用,不僅在最初的找工作上可以發揮辨識的效果,隨著離校的時間延長,此品牌的作用更可以在社會的網路與人脈上形成提升的效果,只要母校的聲望不墜,校友就可得益於母校的品牌大傘。
2.4 標竿分析
標竿分析結果發現台灣大學的畢業生是校友們最注意的族群(23%),深入訪談幾位畢業校友後,有人覺得元智的畢業生不見得不如台大,會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因此會特別關注台大校友,從而比較自己的工作能力,甚至是職場上的待遇。其次元智校友眼中的職場競爭對手之分析結果顯示,台灣大學的畢業生在校友們眼中是實力最堅強的一群(29%),其次是交通大學(15%)及成功大學(12%)。這可能意涵元智大學的校友在就業市場上,許多時候會遭遇到這些學校畢業的競爭對手,或者當他們在公司組織要晉升時,會遭遇到來自這些學校校友的強力競爭。元智大學以工學院起家,有較多的校友來自資、工領域,與交通大學的領域相近,因此在職場上,可以想見校友有比較高的機會與該校的校友互為競爭對手。也因此在職場上,元智校友面對的主管有較高的機會來自交通大學。或許未來可以對交通大學的校友有多一些的了解與關注,從而以之為學習的標竿,與其選擇一些高遠的目標如MIT,或許就近的學校可以有更多的切入點以茲觀察與學習。
(執行單位: 公共事務室)
歷年雇主、校友及應屆畢業生滿意度調查 教育成效檢核請點選此處